心系供热情暖北疆冰雪中闪耀着我们的奋斗印迹
作者: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 发布日期: 2024-01-11
5月9日这个日子对呼伦贝尔双良来说有着特殊意义,2013年的这一天,双良热力的供热工程在这片极寒地带拉开帷幕,由此创下“当年设计、当年施工、当年投运”的工程奇迹。从工程建设“大会战”,到发展成为中心城区供热主要力量,呼伦贝尔双良在7年的沉淀中,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优势的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道路,成为双良在祖国最北方的形象窗口,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。
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,当改革开放在全国掀起又一轮发展高潮,一大批有志青年在国家创业政策的感召下跃跃欲试。1997年,顾东升毅然从内蒙古劳动人事厅辞职,怀揣着创业梦想“孔雀东南飞”。15年下海经商路,他有幸结识了双良创始人缪双大,被当时的缪总谦逊、中肯、乐观、大气的风度吸引并深受影响。90年代人们对环保普遍还没什么概念,双良产品就已经瞄准节能环保的制高点并持续深耕经营,超前的企业定位、强劲的创新能力,让他看到这个地方有着一群志气昂扬、充满干劲的奋斗者。
投身祖国最北方的草原,绘就清洁能源集中供热事业的版图,这份选择始于和双良的渊源。把企业使命当作自己的事业目标,跟着双良事业一起走下去,成为我到来的初心,不辜负这样一个时代,不辜负自己的年华。
2012年,依托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技术优势,双良深入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领域。这一年正逢呼伦贝尔中心城区有较大的用热需求,在呼伦贝尔市政府几轮考察中,双良是最后一站,却最终赢得了市政府“只有双良才能干这件事情”的高度信任。随着集中供热工程框架协议的签订,双良正式入驻呼伦贝尔。号角峥嵘中,顾东升接受集团任命,担任呼伦贝尔双良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,开启了与这家年轻的供热企业沧笙踏歌、共沐风雨的历程。
一家江南的非公有制企业,在中国最北端冬季平均气温零下30℃的高纬度极寒地区搞供热,从入驻之日起,外界质疑之声就从没有断绝。“5月份开工,10月份供热。”这是双良给呼伦贝尔市政府立下的军令状。只剩6个月不到的工程建设周期,热源远在40公里开外,时间紧、任务重、更要保证工程质量,所有重担都落一支22人的团队肩上。
顾东升清楚地记得,2013年5月9日,集团公司委派的技术骨干支持下,在与搭档张云峰的紧密配合中,呼伦贝尔双良集中供热基建工程揭开了战幕。其后数月里,近40公里供热管网的铺设,从北到南,过草地、上丘陵、下沟壑、穿铁道、跨河流、翻山越岭……“大会战”中的建设军团以“风雨侵衣骨更硬,千锤百炼不怕难”的斗志,在重重险阻中克服了众多难题,保持了施工有条不紊地推进。
我与张云峰是30多年的老朋友了,在加入双良之前我们就非常熟识。从13年共事以来我与他总是能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始终具有超高的默契度。无论是在基建期还是多年的工作中,张云峰都将他精干、坚毅、仁义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,我们在友情的基础上,同样拥有有对供热工作的热情,同时共同有一个信念:必须把双良的事业做好。我们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教育员工的。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团队始终能够向前发展的基础。
赶工期间,呼伦贝尔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,呼伦贝尔河水倒灌、城市被淹,埋下的热力管道一夜之间全都漂浮在了水面上,工程进度遭受阻滞。
当时其他供热企业和当地老百姓都质疑起这项工程,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不能顺利完成城区供热?呼伦贝尔地处祖国北疆,对温暖的需求胜过一切,做好供热工作是缪总的重托。朝夕相处的基建建设队伍正处在决胜的关键时刻,更需要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的正能量鼓舞。系使命与责任于一身,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,容不得半点退却。
“ 那段日子真是太苦了。但是我和张总我们俩就一个念头,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供热这件事做成。人定胜天嘛。”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在时间、天气、质疑的层层压力下,呼伦贝尔双良最终不辱使命,按时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,受到呼伦贝尔市政府的高度赞誉。敷设管网时破单向路,就修双向路;施工一块地,就打扫一条街,呼伦贝尔双良用真诚与服务,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下良好口碑。
2013年11月10日,对顾东升和全体员工来说,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。这一天,随着第一座换热站——中江换热站的正式投运,标志着历尽千辛万苦的基建工程建设项目圆满完工,同时也拉开了正式运营的序幕。
这项工程创造了当年设计、当年施工、当年投运的工程奇迹。双良供热技术第一次在全国极寒地区成功采用无补偿冷安装工艺,创下在高寒地区高差地势大口径远距离输送的奇迹。这一刻,淌过的艰辛、流过的汗水积淀成为顾东升和同仁们更为坚定的信念:一定担负好今后供热运营的使命!
如今,双良供暖系统在这里已经稳定运行了7年,创下2568天(截至20年5月10日)安全运作无事故的记录,展现了项目基础设施过硬的工程质量。
2019年,呼伦贝尔双良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,力保新增入网面积68.60万㎡,一举扭转了供热能力大马拉小车的局面。截至目前,呼伦贝尔双良累计建设换热站74座。负责中心城新区河东区、东山组团、市中心文化区以及老城区供热面积近800万㎡,供热服务用户6万余户。
供热是民生工程,是为老百姓服务。为了把服务质量做好,呼伦贝尔双良全体员工、19辆供热车面向负责的52个居民小区、63个公建单位,实行24小时值班制。河东新城区、东山组团原来多为棚改回迁房,为帮助老百姓习惯从过去传统的自给式供热向集中式供热的转变,员工们不厌其烦地为这些用户解决各类问题,遇到独居老人主动帮助清洗暖气。用许多类似的温暖服务,与当地老百姓心连心。
“ 过去,在人们的印象中,供热技术上的含金量低。大家一提起搞供热的,就觉得是‘烧锅炉’的。其实,我们现在的供热技术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”
零故障、不断供、智能化、高能效,作为双良的热用户是幸福的。保障稳定供热,不仅来自于双良供热铁军专业而高效的服务,更离不开先进的技术的支撑。
呼伦贝尔地处北纬49℃,极端最冷气温能达到零下43.6℃。大温差热泵技术在这样高纬度、极寒地带应用,尚属首例。这也是双良在中国最北端电厂热电联产上的突破创新,实现了大温差长输供热,一次管网输送能力增大40%-60%,使大型热源厂为城市清洁能源长距离供热成为可能。
这项核心技术,一方面替代供热辖区内的自燃煤锅炉,加快拆炉并网工程的推进,在不新增热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能源吃干榨净,继续增加40%以上的供热面积,助力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全面打赢“蓝天保卫战”、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;另一方面解决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未来发展供热能力不够的问题,提高热源及管网的输送能力,保证10年内有充足的热源供给,为后续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和集中供热的接入奠定基础。随着中心城区供热面积逐步扩大,为切实保障供热能力,呼伦贝尔良目前正积极地推进换热站全部实现大温差热泵机组运行。
供热面积一直增长需要相应増加回水泵站和分布式变频系统。双良增加回水泵站的同时,在各换热站运用一种新型的供热系统——分布式变频系统。该系统由热源泵、热网泵和热用户泵构成、三者各司其职。热源厂內的热源泵,负责热源内部的水循环;各换热站一次网侧设置热网循环水泵,负责一次网的水循环;换热站二次网侧设置热用户循环水泵,负担用户侧的水循环。与传统方式相比,分布式变频系统水泵电装机容量降低30%以上,辅助以变频调节的控制手段,实际运行电耗相比传统设计的具体方案小于50%,节能降耗的同时轻轻松松实现了一次管网的水力平衡。
2019年,“智能贴心服务,迎接5G时代”成为呼伦贝尔双良工作的重点。随着热用户生活水平的提升,用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,“呼伦贝尔双良热力”供热服务公众号应运而生。这一公众号帮助广大热用户实现线上缴费、用热早知道、线上易报修等诉求,方便快捷、精准高效。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拉近与百姓间的距离,供热服务不仅暖身,更加暖心。
2019年,呼伦贝尔双良紧跟智能化供热的发展步伐,率先在最北地区实现物联网移动供热监控系统的应用,全部站点上线运行,集控中心实现“统一指挥的无人化值守”。通过APP移动端与PC端齐抓共管,每位生产人员都能够实现换热站实时监控和移动检测,及时掌握换热站的运作情况,极大提高工作效率,缩短缺陷和报警处理响应时间,杜绝安全风险隐患,从而为双良热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好的供热服务。
“ 我们从始至终坚持走创新之路,在技术应用方面下足功夫,把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事业继续做大做强。依托‘双良余废热回收技术’和‘双良大温差热泵技术’,我们计划在供热面积达到1200万平米以后,在原有热源和管网基础上提升供热能力600万平米以上,来满足呼伦贝尔中心城区未来发展需求,让当地更多百姓受惠于双良技术,享受清洁能源供热带来的好处。”
点点滴滴积聚成大江大河。从起步之初的13人团队、20多万平方米供热面积,到如今75人的专业队伍、覆盖800余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、服务61642户用户……
“ 做企业不是做自己,更应有一份成全员工和员工家庭的责任。不论对待企业、员工,还是热用户,我都有责任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发展、更好的生活。”
在呼伦贝尔双良大家庭,活跃着一大批平均岁数30岁左右的年轻人。地处北疆,人才可贵。在顾东升眼中,他们不仅是公司的服务者,更是公司发展的承载者。“年轻人朝气蓬勃但是遇事容易冲动。因此,教会他们理性处理问题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尤其重要。”一如自己对“责任”的深切体悟,践行“保障安全供暖,提供舒适生活”的企业目标,用实际行动造福好一方百姓,离不开“责任心”,这是顾东升对年轻的后备力量的素质要求。相较于其它员工制度,顾东升更强调执行力。在他看来,执行力正是员工责任心的体现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鼓励年轻人把握机会,加强学习,只要与专业和工作相关的需求公司一律满足。
“ 先处理问题,后分清责任,对于主动担责主动作为的员工,我们持包容态度。因为做错事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做事。”
2019年10月,一堂深入人心的“艰苦奋斗”主题的双良大讲堂在呼伦贝尔双良内部组织召开。全体成员共同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那些艰苦创业、奋发图强的英勇事迹。双良供热力量进军呼伦贝尔的“大会战”,锻造出“天道酬勤”、“幸福源于奋斗”的精神理念。建设团队的前辈们那种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的优良风貌,也在悄然中完成了传承。
7年的磨炼下,呼伦贝尔双良成长起一支忠于职守、热情奉献的年轻队伍。肩负近40公里主管网巡查、74座换热站运行、220多座井室检查和相应区域水力工况的调节等职责,他们“一人多岗,一岗多能”。上车就是驾驶员、进站就是设备维护员、下井就是水力平衡调节员、入户就是服务大使、停热时又承担起基建技术人员和设备维护调试员的职责,从早到晚、从夏至冬,始终奋战在工作第一线。
穿梭于城市之间,游走于小区里外,一抹抹红衫背影,记录着这些年轻人的真诚与奉献、职责与担当,他们以安全、稳定、高效的工作素养向外界无声传达着这是一支敢打硬仗、能打胜仗的供暖队伍。
“ 面向呼伦贝尔双良的发展蓝图,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过渡,更要求我们以发自内心的勤劳动力,热爱工作、服务用户,呼伦贝尔双良一定不负众望、再创佳绩!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