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0元转让!这位江阴70后“少帅”正式接班
作者:资讯中心 发布日期: 2024-08-12
实控人缪双大将持有的双良集团18%股权、双良科技15%股权和江苏利创15%股权,以0元对价转让给其子缪文彬
股权转让完成后,缪文彬成为双良集团、双良科技和江苏利创第一大股东,并通过拥有前述三家公司控制权间接控制上市公司。
资料显示,双良集团成立于1982年,从做中央空调制造起家,如今已成为集化工新材料、战略新兴、金融投资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集团,名列中国企业500强、中国民营百强。根据“2023中国企业500强”名单,双良集团营收达到550亿规模。
“胸怀天下,才能纵横全球。”这是创始人缪双大对儿子缪文彬寄予的期待,希望他能做国际市场的弄潮儿,而缪文彬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着。
如今缪文彬真正成为双良实控人,这家企业将在这位“创二代”的带领下走向何方,我们拭目以待。
“父亲身上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,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学习、传承。”在缪文彬眼里,父亲缪双大是个“骑在虎背上的创业英雄。”
1982年,改革春风吹遍全国。三十而立的缪双大毅然辞掉钢厂工人的“铁饭碗”,攥着8000块钱说服几个兄弟和老乡同他一起到上海创业。
最初,缪双大糊过水泥口袋、烧过砖头,但都没太多起色,他一直在想办法搞个更大的生意。
机会很快就来了,缪双大听闻做空调安装利润很高,便一门心思展开研究,在上海滩走街串巷安装空调。在上海的三年,缪双大赚了超过6万美元,在当时已是笔天文数字了,但他并不满足。
缪双大觉察到,中央空调市场几乎被国外所垄断,造中国人“自己的空调”这个机会一定不可以放过。
1985年4月,缪双大回到家乡江阴,创办了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(双良集团前身),但技术问题却成了老大难。
没有技术就去请懂技术的来。缪双大从上海一家制冷研究所买来了图纸,押上仅有的50多万元资金,在简易厂房里开始生产空调。
当时厂里聘请的专家是“星期天工程师”,也就是兼职专家,把家里饭桌当做设计台。就这样,一家“科技”民企总算开了张。
当年7月,厂子的第一台溴冷机宣告出产。有了产品,剩下的就是开拓客户,得知上海蓝天宾馆制冷机组年老失修,缪双大亲自上门拜访,但却因为乡镇企业的产品得不到信任吃了闭门羹。
“先用我们的机组,运转正常后再付款。”缪双大的自信许诺让客户的疑虑逐渐打消,最终他拿下了公司的第一笔订单。此后,厂子的产品顺利打入上海市场并逐步走向全国。
90年代初,工厂初具规模。缪双大加大科研投入,以高达5分的利息向供销社借入资金,建立企业第一个测试台,所有双良的产品一定要经过测试验收合格后才能出厂。
测试台建成后不久,为客户加工好的17台设备却被检测出存在技术缺陷。当时所有人都主张按合同正常发货,但缪双大坚决不同意。
“宁可经济上承担损失,也不让企业形象和信誉受损。”在他执意要求下,工厂重新生产,将最优质的产品交给客户。
1993年,缪双大正式成立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,进入快速发展轨道。2003年,双良在溴化锂制冷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60%,并于年内在A股上市。
资本市场的助力,让双良跨入了“二次创业”的新征程。也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,缪双大之子缪文彬加入双良,带领父亲公司走向新的发展趋势。
2000年到2004年,双良净利润仅增长42.53%。2005年又因中央空调市场需求下降,导致净利下滑超60%。
面对行业天花板,缪双大不断审视自己,也在审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。当时,双良集团开始步入新材料行业,2000亩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陆续投产。高速度的投资、建厂……缪双大每天都在高压下度过,愈发感到力不从心。
2004年,缪双大瞒着家人动了一次大手术。也是在那一年,缪双大之子缪文彬受父亲的召唤来到双良。
资料显示,缪文彬出生于1978年,大学就读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,2001年留学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攻读金融管理专业。2004年,他在美国完成硕士学业后就立刻回国,加入父亲的公司。
尽管学历光鲜,但缪文彬在接受父亲第一次“面试”时就被“打击”了。“去掉光环,从头干起。”父亲用极其严格的话语告诫缪文彬。
他的第一个岗位是双良集团销售公司的普通销售员。“与行政相比,做销售更能磨练人的心性和综合能力,锤炼市场意识、服务意识。因为我直接面对的就是市场和客户。”缪文彬回忆道。
在销售岗位磨炼,缪文彬各方面能力迅速得到提升,很快便担任双良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。
考虑到缪文彬海外求学的专业素养,2008年,缪双大决定将长期资金市场的重担交由他接手。
当时,为了让实业+资本实现“1+1>2”,缪文彬邀请国内资深的经济学家、行业领军人才担当发展顾问,共同研讨公司的战略发展趋势;与国内外高校在节能环保、光热发电、石墨烯新材料下游应用等领域开展20多项项目开发课题。
此外,由缪文彬牵头,双良还发起设立20.1亿元低碳产业投资基金,联合发起设立100亿元润良泰物联网基金,对外股权投资超过50亿元,重点在节能减排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布局,为双良实施战略转型升级、实现第三次创业打下基础。
2017年1月,缪双大将双良的“接力棒”交到缪文彬手中,缪文彬接任双良集团董事长,并在同年8月就任双良节能董事长。
“每一分钟,双良的节能设备能节约72吨标煤,减排190吨二氧化碳,相当于再建51公亩森林。”
缪文彬看到国家生态战略背后巨大的市场,带领双良打响治气、治水、治土“三大绿色战役”,加快双良从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、投资运营商与能源环境服务商转型。
2021年,双良节能向光伏产业链延伸,大手笔布局硅片领域,同年开始布局氢能业务。
2023年前三季度,双良节能实现营业收入187.88亿元,同比增长114.83%,净利润14.03亿元,同比增长68.98%。其业绩的增长首先得益于硅片产能的释放及大单的持续落地。
产能方面,双良节能包头40GW单晶硅项目已实现全面达产,在此基础上公司规划建设三期50GW拉晶产能,建成后硅片产能将达到90GW。上半年,40GW大尺寸单晶硅业务实施主体双良硅材料(包头)有限公司实现盈利收入86.31亿元,同比大增317.5%。
今年3-4月,双良节能连续签下5个销售大单,客户覆盖亿晶光电、英发睿能等,销售产品有单晶硅片、单晶方锭等,按照当时的硅片均价测算,预计2023年度销售金额累计超130亿元。
根据《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》,缪双大和缪文彬身家达到80亿元。根据“2023中国企业500强”名单,双良集团营收达到550亿。
随着此次缪文彬正式成为双良节能新任实控人,未来双良将走向何方、发展的策略将会有怎样的变化,我们将持续关注这家企业的动态。
券商中国:《父亲0元转让!70后创二代成这家A股公司新实控人》